传承发展历史文脉 提升全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厉华笑
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浙江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基础扎实。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擘画文化大省建设蓝图。20年来,全省以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迈向高水平文化强省。文化,越来越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劲动力。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新时期、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浙江作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排头兵,如何在传承发展历史文脉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市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举措,让深厚的文化底蕴焕发时代生机,滋养当代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世界。以下是五点粗浅思考:
一、加强历史文脉的系统性保护与研究
一是加强古籍文献的系统整理与价值重塑。加大力度对“浙学”典籍、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档案等的系统性整理和数字化保存。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学者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家国情怀、诚信观念、生态智慧等崇德向善的核心价值。
二是加强文化遗产的精细保护与内涵挖掘。提升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古遗址等)和可移动文物(珍贵文物、民俗器物等)的保护等级和活化利用水平。在保护修缮中,不仅注重物质形态,更要深入挖掘、解读和标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故事和道德教化功能。
三是构建浙江文脉基因库。利用数字化技术(GIS、3D建模、大数据),建立覆盖全省、联通古今的浙江文脉数字图谱和数据库,实现文化资源的可视化、可查询、可研究、可传播。
二、促进活态传承与创新表达
一是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在保护核心技艺和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励非遗项目与当代设计、时尚产业、文旅体验、社区教育结合,开发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的文创产品、沉浸式体验和课程。
二是鼓励传统节日、礼仪的创新转化。深入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成人礼、婚礼、寿礼等人生礼仪中蕴含的孝亲、感恩、诚信、责任等价值。创新举办既保留文化精髓又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节庆活动与仪式,强化其情感凝聚和道德教化功能。
三是推动历史名人精神的活化传播。系统梳理浙江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精华和道德风范(如范仲淹的先忧后乐、鲁迅的民族魂等)。通过建设高水平的主题纪念馆、创作高质量影视文学作品、开发研学旅行路线、打造城市文化地标等多种方式,使其精神成为激励当代人崇德向善的生动教材。
三、融入城乡空间与社区治理
一是充分发挥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载体作用。在城市更新中健全历史风貌保护制度,并注重植入现代文明元素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社区书院、文化驿站等)。将传统建筑空间改造为承载公共道德生活(如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的场所,使古建筑成为崇德向善的现代载体。
二是以浙派民居充分展示新时代乡风文明。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未来社区规划中,注重汲取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的智慧(注重邻里守望、空间共享等)和传统民居中体现的生态理念、工匠精神。将优秀家风家训、村规民约融入村史馆、文化礼堂、美丽庭院建设,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传得下美德的新时代家园。
三是让社区书院成为市民修身之所。在城市社区(或利用乡村文化礼堂)广泛建设社区书院、城市书房,将其打造成为集国学讲座、道德论坛、礼仪培训于一体的市民修身空间,常态化开展以崇德向善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四、深耕基础教育与青少年培育
一是鼓励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系统编纂具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文化读本(涵盖浙江精神、红船精神以及“浙江好人”“最美妈妈”等美德故事),开发适合不同学龄段的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活动,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二是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依托博物馆、文化遗址、非遗工坊、古村落等,打造一批主题鲜明、互动性强的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或研学营地,引导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传统美德。
三是强化家风家教建设。做实做细“浙江省家庭家教家风宣传月”活动,持续擦亮浙江家庭家教家风品牌,评选“最美家庭”,真正发挥家庭在传承传统美德、涵养个人品德中的基础作用。
五、突出数字赋能与云上传播
一是打造沉浸式数字文化体验。运用VR/AR、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沉浸式、互动性的数字文化产品(如云游良渚古城、参与虚拟传统节日等),让传统文脉以更生动、更吸引人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
二是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利用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等,策划推出以浙江传统文脉、历史故事、道德典范为主题的纪录片、短视频、动漫等,讲好浙江的崇德向善故事,营造浓厚网络文化氛围。
三是建设智慧化文化服务平台。整合全省文化资源信息,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如预约、导览、课程、讲座直播、资源下载等),方便市民便捷获取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近期热播的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通过文以立心、文以载道、文以兴业、文以化人系统展示过去20年浙江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立足新阶段新要求,浙江需要加快探索创新举措,将丰厚的传统文脉转化为建设崇德向善文明城市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让历史智慧照亮现代文明之路,实现文化传承与城市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