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规学〔2025〕26号
各市规划学会,学会分支机构、会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贯,切实落实《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五年行动方案》“五个一”规划科普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规划科普路径,不断开创我省规划科普工作新局面,现就2025年规划科普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标准完成科普知识丛书出版工作
根据《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2025年工作要点》相关要求,聚焦《浙江国土空间规划科普丛书》出版任务,由省学会、丛书编撰组、出版社紧密协作,构建校对排版和出版阶段的全流程质控体系,严格把关丛书内容质量与时间进度。在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确保版式设计与语言表达符合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努力打造兼具科学性、普及性和可读性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标杆性科普成果;在进度上,倒排时间节点,实行“月清月结”工作制度,确保丛书在8月底之前顺利出版发行,推动规划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高水平推进规划科普校园示范基地建设
以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为全省规划科普教育创新样板,构建“课程引领、研学融合”的校园科普模式,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普基地建设路径。一是夯实规划科普校本课程。以省学会和海创小学共同研发的《国土空间规划义务教育段学校特色课程·读本》成果为基础,实施省域推广行动计划,即海创小学开设科普示范课,邀请全省11个地市规划学会及师生代表现场观摩、研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将科普课程录制成示范课资源包,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实现全省覆盖。二是升级规划科普校园示范基地。以海创小学“儿童友好型规划科普馆”为载体,创新采用“三维可视化+互动体验”技术重构展陈体系,构建“认知—体验—创新”三位一体的沉浸式科普教育模式。三是研发规划科普产品。基于学生在科普课程和基地实践中的创意,通过省学会、设计院、学校三方通力合作,将学生脑中创意逐步落地实现,并将科普产品在科普馆展示,供更多的学生学习,构建“学习—实践—反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规划科普教育新生态。
三、高质量深入开展规划科普教育活动
以培育“浙江规划科普”品牌为目标,持续深化规划科普教育体系建设,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常态化科普机制。各市规划学会要结合地域特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省学会各分支机构需立足专业领域,依托专家智库力量,创新活动形式,打造“专而精”的特色科普品牌项目;会员单位要发挥业务优势,结合项目实践开展科普活动,形成“科普+业务”双向赋能模式。二是打造“规划科普周”标杆活动。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在衢州市举办以“规划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规划科普周”主场活动。同时,采用“科工委委员单位+地市规划学会+地市城展馆/科普教育基地”的“1+1+1”模式,在全省其他10个地市同步开展“四进”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基地开放日、流动展览等多元形式,构建“主场引领、区域协同、基层延伸”的立体化传播网络,在全省形成全民科普的规模化效应,持续擦亮浙江规划科普品牌。三是办好学会公众号科普专栏。学会开设“规划科普专栏”向社会普及与公众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知识,各市规划学会、学会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要动员鼓励科普服务队、规划知识校外辅导员、科普志愿者、专家教授等人员积极向学会投稿,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科普氛围。
四、高素质打造规划科普人才队伍
立足现有青年规划师科普服务队、规划知识校外辅导员及科普志愿者等力量,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着力打造专业多元的科普宣传队伍。一是提质增效,夯实队伍根基。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素质基础上,侧重选拔高质量人才开展招募优化,构建多领域、多层面科普人才矩阵,注入服务动能,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培育典型,强化科普引导。开展全省优秀规划科普实践案例推选活动,遴选一批集体团队和个人的科普范式,积极引导和激发科普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规划科普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多维展示,激发成长活力。依托优秀案例推选活动,形成“科普活动风采录”系列短视频、优秀案例汇编等科普产品,构建“选拔—培育—展示”生态闭环,全方面、多维度展示学会科普成果,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站位,统筹推进。要充分认识规划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会统筹+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资源整合,确保科普活动有序开展、纵深推进。
(二)守正创新,塑造特色。在传承优秀科普经验基础上,鼓励结合地域特色、创新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注重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优秀规划案例等鲜活素材,打造兼具知识深度与传播活力的特色科普品牌,形成“一地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三)多维传播,扩大影响。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场景化传播”立体宣传矩阵,注重科普内容的可视化、故事化表达,探索短视频、直播互动等新型传播方式,持续扩大规划科普的公众触达率与社会影响力,形成“全民关注规划、人人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贯,切实落实《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五年行动方案》“五个一”规划科普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规划科普路径,不断开创我省规划科普工作新局面,现就2025年规划科普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标准完成科普知识丛书出版工作
根据《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2025年工作要点》相关要求,聚焦《浙江国土空间规划科普丛书》出版任务,由省学会、丛书编撰组、出版社紧密协作,构建校对排版和出版阶段的全流程质控体系,严格把关丛书内容质量与时间进度。在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确保版式设计与语言表达符合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努力打造兼具科学性、普及性和可读性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标杆性科普成果;在进度上,倒排时间节点,实行“月清月结”工作制度,确保丛书在8月底之前顺利出版发行,推动规划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高水平推进规划科普校园示范基地建设
以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为全省规划科普教育创新样板,构建“课程引领、研学融合”的校园科普模式,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普基地建设路径。一是夯实规划科普校本课程。以省学会和海创小学共同研发的《国土空间规划义务教育段学校特色课程·读本》成果为基础,实施省域推广行动计划,即海创小学开设科普示范课,邀请全省11个地市规划学会及师生代表现场观摩、研讨,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将科普课程录制成示范课资源包,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实现全省覆盖。二是升级规划科普校园示范基地。以海创小学“儿童友好型规划科普馆”为载体,创新采用“三维可视化+互动体验”技术重构展陈体系,构建“认知—体验—创新”三位一体的沉浸式科普教育模式。三是研发规划科普产品。基于学生在科普课程和基地实践中的创意,通过省学会、设计院、学校三方通力合作,将学生脑中创意逐步落地实现,并将科普产品在科普馆展示,供更多的学生学习,构建“学习—实践—反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规划科普教育新生态。
三、高质量深入开展规划科普教育活动
以培育“浙江规划科普”品牌为目标,持续深化规划科普教育体系建设,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建立常态化科普机制。各市规划学会要结合地域特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省学会各分支机构需立足专业领域,依托专家智库力量,创新活动形式,打造“专而精”的特色科普品牌项目;会员单位要发挥业务优势,结合项目实践开展科普活动,形成“科普+业务”双向赋能模式。二是打造“规划科普周”标杆活动。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在衢州市举办以“规划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规划科普周”主场活动。同时,采用“科工委委员单位+地市规划学会+地市城展馆/科普教育基地”的“1+1+1”模式,在全省其他10个地市同步开展“四进”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基地开放日、流动展览等多元形式,构建“主场引领、区域协同、基层延伸”的立体化传播网络,在全省形成全民科普的规模化效应,持续擦亮浙江规划科普品牌。三是办好学会公众号科普专栏。学会开设“规划科普专栏”向社会普及与公众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知识,各市规划学会、学会分支机构和会员单位要动员鼓励科普服务队、规划知识校外辅导员、科普志愿者、专家教授等人员积极向学会投稿,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科普氛围。
四、高素质打造规划科普人才队伍
立足现有青年规划师科普服务队、规划知识校外辅导员及科普志愿者等力量,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着力打造专业多元的科普宣传队伍。一是提质增效,夯实队伍根基。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素质基础上,侧重选拔高质量人才开展招募优化,构建多领域、多层面科普人才矩阵,注入服务动能,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培育典型,强化科普引导。开展全省优秀规划科普实践案例推选活动,遴选一批集体团队和个人的科普范式,积极引导和激发科普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规划科普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多维展示,激发成长活力。依托优秀案例推选活动,形成“科普活动风采录”系列短视频、优秀案例汇编等科普产品,构建“选拔—培育—展示”生态闭环,全方面、多维度展示学会科普成果,
五、有关要求
(一)提高站位,统筹推进。要充分认识规划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会统筹+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资源整合,确保科普活动有序开展、纵深推进。
(二)守正创新,塑造特色。在传承优秀科普经验基础上,鼓励结合地域特色、创新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注重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优秀规划案例等鲜活素材,打造兼具知识深度与传播活力的特色科普品牌,形成“一地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三)多维传播,扩大影响。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场景化传播”立体宣传矩阵,注重科普内容的可视化、故事化表达,探索短视频、直播互动等新型传播方式,持续扩大规划科普的公众触达率与社会影响力,形成“全民关注规划、人人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
2025年5月9日